4月的上海,抗疫異常艱苦。加快實現社會面清零,早日解除“三區”管控,盡快復工復產、回歸正常生活,是當前上海全體上下努力的目標,也是滬銅兩地人民的共同心愿。
自3月下旬以來,上海市銅陵商會和上海樅陽經濟文化促進會(以下簡稱“商會和促進會”)積極響應并落實上海市委市政府關于“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疫情防控,在優化應急保障中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的指示精神,先后向商會和促進會全體會員發出“眾志成城、齊心抗疫”的號召,不斷傳遞家鄉政府和人民的關愛與牽掛,主動關心特困鄉友(尤其是被隔離在工地的家鄉農民工),并給予相應幫助。然而,由于“三區”管控措施的執行,絕大部分銅陵籍鄉友都無法步出小區,商會和促進會的幫扶行動難以全面落實。這讓商會和促進會的會長們很是無奈。
4月15日,商會和促進會接到樅陽縣人民政府領導的通知,樅陽縣委縣政府和家鄉人民將向在滬鄉友們緊急援助一批愛心物資,品種豐富,總計3000份,重達55噸,價值100多萬元。這些承載著家鄉政府和人民深切關愛與厚誼的家鄉特產,一定要把它們及早送到鄉友手中。單單這件“小”事,卻讓包括吳照和會長在內的商會和促進會會長們犯了大難,最頭疼的當屬如何配送的問題。要知道,上海大大小小的物流和快遞公司,除了市政府特定的專門抗疫保供用途外,自封城后即已全部停止運營。吳照和會長的上海翰和實業集團旗下除碼頭物流板塊尚能正常運轉外(近900號員工封在碼頭閉環工作),汽車租賃、汽車修理、飯店、律所、人力資源等板塊公司也都全部停轉了。商會和促進會所有人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破解難題?
(4月17日晚20時,銅陵市樅陽縣人民政府馳援上海鄉友的3000份愛心捐贈物資抵達上海)
辦法總比困難多。在這批物資即將到達上海的前一天,吳照和會長即召集商會顧問劉金亮、榮譽會長齊文忠、輪值會長唐燕成、副會長汪學健和王勝、秘書長楊祖中、監事長吳取彬、秘書處方凌云和李宏等10人成立抗疫物資保障工作小組,群策群力,最終明確向外借力、精細化派送管理的總體思路,由吳照和負責總指揮總協調,大家協同配合,分頭行動。有的組員聯系當地街道或政府部門溝通能否就物資接收和分發達成合作,有的組員負責聯系家鄉各級政府和捐贈企業的物資優先分派給農民工的具體落實,有的組員負責搜集物資需求登記信息并核對匯總等等。最終經集體商議,由榮譽會長齊文忠與上海市安徽商會“徽駱駝”物資急助平臺尋求合作,商定1500份物資統籌進“徽駱駝”平臺面向全體在滬皖籍鄉友發放,其余1070份物資委托徽駱駝平臺根據多渠道登記的名單向銅陵籍鄉友發放,350份物資由商會負責發放,80份物資定向捐贈給上海海事大學并優先向銅陵籍師生發放。
計劃趕不上變化。近一周以來,抗疫物資保障工作小組時不時接到鄉友打來電話質問商會和促進會,為什么家鄉捐贈的物資還沒送過來;有些確實困難的鄉友主動來電詢問還有沒有政府物資,表示自己沒有登記的渠道或沒趕上登記。據粗略估計,單是樅陽籍在滬鄉友就有2萬余人,而物資數量有限,“徽駱駝”平臺支援隊的配送力量也面臨不足。為把物資配送工作做得更細致,工作組成員積極公布配送動態,并持續搜集困難鄉友的實際需求,保證不讓每一位求助的鄉友失望寒心。作為組長的吳照和一方面利用自己與兄弟商會的老交情,囑托上海市安徽商會的“徽駱駝”平臺負責人務必要滿足增加的40余名鄉友的物資需求并盡快配送,另一方面號召能合規取得上海市防疫保障臨時通行證的鄉友參加志愿配送,及早將家鄉雪中送炭的愛心物資送達鄉友手中。
一張臨時通行證,在疫情關鍵時刻的上海,堪比諾亞方舟的船票那樣稀缺。在汪學健副會長獲得臨時通行證,主動為寶山區200多位鄉友配送物資之時,吳照和也多方打聽如何辦理通行證。最終,他以落實抗疫物資保障、慰問公司碼頭員工的機會,經多層審批,取得了一張寶貴的2天時效通行證。他下定決心、全副抗疫武裝,說服街道和居委會,兩天一夜,先后駕車出門十幾趟,既給自己公司的員工(其中不少是銅陵籍)送去牛奶和水果等公司慰問物資,又給125位鄉友送去家鄉捐助的愛心物資。由于通行證綁定的小轎車空間有限,他每趟只能送十來份愛心物資,加上不得不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陽光下奔走,幾趟下來即全身濕透。至4月22日凌晨,通行證即將到期時,他已派送了60余份物資,另外請王勝副會長安排司機派送了10余份,然后再自掏腰包,請到一位貨車司機配送了40來份,又用閃送平臺給在疫情較嚴重的浦東和徐家匯10余位老齡鄉友送去家鄉的溫暖。在這特殊時期,一單閃送費高達300元到800元不等,至此他花費的配送費用累計近萬元。
在吳照和的心中,商會和促進會都是一家人、一盤棋。在抗疫物資保障工作中,大家是團隊作戰、精誠協作、愛心奉獻。有的鄉友在收到愛心物資時一再向吳照和表達感激之情,吳照和即表示,不要謝我,我只是愛心速遞員,要感謝的是家鄉的愛心援助及商會和促進會的傾情落實。在這齊心抗疫的戰斗中,要特別感謝滬銅兩地政府和家鄉人民以及愛心企業的關心與支持,還有志愿者們的無私付出和共同努力,在抗疫關鍵時刻傳遞正能量。
商會和促進會是橋梁紐帶,連接的是鄉情,連接的是人心,連接的是希望。吳照和說,還要感謝那些尚需急助的鄉友們的信任與理解,商會和促進會將盡其所能,能幫一人是一人。愿我們同心守“滬”、向“陽”而生,“疫”去花開。